走进御膏房
联系我们
400-813-1111

电话:010-65435125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长楹天街星座3栋

邮箱:admin@xmwg.org

御膏溯源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走进御膏房 >御膏溯源

御膏溯源

千年膏方文化传承


 膏方,又叫膏剂、膏滋,以其剂型为名,属于中医里丸、散、膏、丹、酒、露、汤、锭八种剂型之一,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珠玑,渊源悠久。《山海经》曾中说:“言味好皆滑为膏”,如指内容,以为物之精粹;如指作用,以滋养膏润为长。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,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,因其起到滋补作用,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,广泛地使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伤骨、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。


在中医理论里,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。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,根据人的不同体质、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,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。其中,处方中药物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,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,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。

 

膏方历史悠久,起于汉唐,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,如马膏,主要供外用,东汉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记载的大乌头膏、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。唐代《千金方》中个别“煎”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,如苏子煎,王焘《外台秘要》有“煎方六首”。

 

宋朝膏逐渐代替煎,基本沿袭唐代风格,用途日趋广泛,如南宋《洪氏集验方》收载的琼玉膏,沿用至今,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。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,如《圣济总录》瓜蒌根膏。



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,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、制作规范,膏专指滋补类方剂,煎指水煎剂;数量大大增加,临床运用更加广泛。


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,组成多简单,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《摄生总要》“龟鹿二仙膏”、龚廷贤《寿世保元》“茯苓膏”以及张景岳的“两仪膏”等。


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,宫廷中亦广泛使用,如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。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,如张聿青《膏方》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、三十味,甚至更多,收膏时常选加阿胶、鹿角胶等,并强调辨证而施,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。


新中国成立后,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,突出表现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收益群体日益增加,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涌现。随着都市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,以及中医“治未病”体系的倡导与建立,养生热潮悄然兴起,膏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

中国大陆,除江浙沪一代历来喜用膏方外,2009年河南开封举办了第一界膏方节,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“膏方北进”的发展战略,让膏方的全国推广拉开了序幕。此外,在我国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,膏方食用更是如火如荼,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
御膏房品牌是在食疗文化、膏方文化兴起的浪潮中,传承千年经典,匠心打造的一个品牌。选取药食同源的珍贵食材,由我国宫廷膏方大家李春生教授精选清宫膏方,精心改良,再由清宫“制膏九制诀”传承人谷炘老师指导熬制,最终形成现在的六大系列、50多款膏方。产品上市以来,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同和喜爱。